批评孩子,一定不要触碰这5个雷区

作者:天宝乐发布时间:2022-06-16浏览量:
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很多父母习惯用唠叨、说教、训斥、责骂的手段,孩子非但没有被我们骂醒、训醒,情况反而变得越来越糟。如果孩子把我们的批评当作是耳边风,或者长期在训斥的环境中却“屡教不改”时,问题很有可能出在我们的批评方法上。

孩子有过失时要批评,并不等于对孩子说教、挖苦、警告甚至体罚,而应该掌握一点技巧,让孩子容易接受并且能心服口服地改正。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批评孩子时不小心踩到的“雷区”吧。

批评孩子的五个“不要”

1.不要当众批评孩子

批评孩子之前,父母一定要注重场合。中国有个词叫“人前教子”,意思是父母教育孩子没有人前人后的概念,从不会避讳场合。孩子的自尊心非常强,在很多人面前批评孩子,会让孩子感到自尊心受伤害,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,还可能会更加糟糕。



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•洛克曾说:“父母越不宣扬孩子的过错,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,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。如果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,使他们无地自容,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,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。”

所以在外人面前,也请给孩子留点余地,不要当众批评指责他。

2.不要在吃饭时批评孩子

在很多孩子眼里,餐桌是个既诱人又可怕的地方,可怕之处就是父母们常在这里进行“餐桌教育”,不是说学习,就是数落孩子的各种缺点。

大多数父母喜欢在饭桌上教育孩子,通过这样的契机,想让孩子明白更多的道理,家长的初衷是好的,但试想一下,孩子边吃饭边听批评,不仅会影响其食欲和消化功能,而且对这样的批评他也是听不进去的,左耳朵进,右耳朵出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厌倦家里的吃饭气氛了。

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,是家庭交流情感特别好的机会,爸爸妈妈千万别把餐桌当讲桌哦。

3.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较

芒果台的节目《少年说》里,有个女孩提到,自己的妈妈总是用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来打击自己。她所说的,是几乎所有人在孩童时代都没有逃过的“别人家孩子”的魔咒。

她说,妈妈总拿自己跟全班第一、全年级第一、全联盟第一的闺蜜比较,这让她很受伤。



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:“你这么差,怎么会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。”



生活中不管她如何努力,妈妈给出的永远不会是鼓励,而是说她很差,久而久之,她压抑了很多不满情绪。但这个女孩特别棒的地方在于,她能理解这是父母鼓励她的一种方式,只是她不喜欢这种方式,所以借助节目说出自己的想法,希望妈妈能够产生重视。

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拿“别人家”的孩子作比较,“你看别人家的孩子……,再看看你……”,这时孩子听后会感到非常自卑,他们认为父母只爱别人家的孩子,不爱自己了,从而变得更加不自信和胆怯。

4.不要对孩子发泄情绪

看到孩子犯错,父母难免心烦意乱,加上工作上的怨气、人际关系的摩擦,可能一时气急,对孩子大发脾气。面对大吼大叫的父母时,孩子内心会感到害怕,精神也高度紧张。 

“狂风暴雨”之后,家长最后来一句:“知道错了么?以后还敢吗?”

孩子不自觉地点点头:“知道了!” 

其实孩子哪里知道自己错在哪、要怎么改,因为父母歇斯底里的时候,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想着如何逃离,到最后只是松了口气:“好了,终于骂完了!” 

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,在批评之前,父母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。只有在冷静之后,才能保持客观公正地批评,孩子也才能明白你想表达的道理。



5.不要推开、拒绝孩子

有次看到一对母女在公交站等车,孩子要捡地上的树叶,妈妈说很脏,不可以捡。孩子不听,妈妈就生气了,一边骂着娃,一边使劲把扑过来的孩子往外推,嘴里还喊着:“你走,你走,管不了你,我不要你了!”随后那位妈妈还真的扭头就走,孩子在后面大声哭喊着,边哭边追。

从娃的哭喊声里,我听到了深深的恐惧,她是真怕妈妈走掉啊,而那位妈妈仍然坚持走了很远才停下脚步,然后对着孩子吼:“你不是要捡树叶吗,还要妈妈干什么?”“你别抱着我,知道自己错了吗?!” 孩子非常伤心,抽泣的连话都说不顺了,“不……不捡了,我不捡了,我要妈妈……”

对孩子而言,最令自己难过和害怕的,想必不是批评,不是打骂,而是妈妈的不接纳吧。这种方式似乎可以让孩子乖乖就范,但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大人为什么不让他这么做,反而让他感觉因为不听话妈妈不再喜欢自己了,这样的认知很容易让孩子陷入焦虑。

批评孩子时,应该要让孩子知道:爸爸妈妈无条件接受你,我们不接受的只是你的行为。只要把握这个原则,就能让批评既产生效果,又不会伤害到孩子啦。



看完今天的文章,相信您一定get到了关于批评孩子的新技能,在今后和孩子沟通时有效躲避批评的“雷区”。
在 线 报 名
天宝乐体验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