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给孩子什么性格,他就什么命

作者:天宝乐发布时间:2022-06-08浏览量:
无意中刷到心理专家李玫瑾老师的一段视频,内心很感慨。
  
李玫瑾在视频里讲到:性格跟言语极其相似。早年的性格一旦形成是终身稳定。过了10岁、20岁、30岁也许仍然可以性格改变,但是很难。婚姻不是改造人的,你在结婚之前一定要睁大眼睛,把他性格看明白。因为你指望结婚之后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,是绝不可能的……
 
性格的形成,有一个关键期。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。我们很多家长却往往忽略了这个。很多家长努力的方向,都是智力决定命运,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,关注孩子是否考上著名大学,而不关注孩子的性格……



李玫瑾老师这段话,其实很值得父母思考。
  
记得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,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,也曾做过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:他们把1000个三岁幼童作为观察对象,并把他们按照性格特征做好分类。
  
26年后,专家们通过对他们的性格对比后发现:
  
小时候“充满自信”的孩子,长大后依然阳光、积极,领导欲强;
  
小时候“沉默寡言”的孩子,成年后要比一般人更善于隐藏自己的感情,不愿意去打扰别人,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;

小时候就“坐立不安”的孩子,成年后注意力分散,与其他人相比,他们更容易紧张并产生对抗情绪;

小时候“自我约束”能力强的孩子,长大后也会一样自律。
  
性格,就像是一个决定孩子命运的舵手,影响着一个孩子做人、做事的方法和态度,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成功,影响着一个孩子未来的命运。
  
让孩子拥有一个好性格,才是孩子人生取胜的真正关键所在。

孩子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?
  
有很多妈妈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:孩子的性格到底是遗传多还是后天培养多?
  
其实,行为遗传学家曾从850对双胞胎的研究里,总结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:在人格和性格上,基因可能带来了30%—60%的差异。剩下的差异,是后天环境造成的。这就意味着:后天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。
  
记得一位妈妈曾经很痛苦的对我倾诉道:“我不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,只是当年为了以后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,把孩子送回了老家。爷爷奶奶也不懂教育,就是保证孩子吃好穿好不惹事。
  
孩子上小学的年龄,把他接了过来。但是当时我又刚生了二宝不久。精力没有办法全都用在老大身上。这么多年了,老大始终跟我不亲。性格很暴躁,在家动不动就要吵。
 
前段时间还因为我拒绝给他买新手机,他还当街跟我吼、推我。”有句话说:父母是因,孩子是果。小孩子不会天生不懂感恩,更不是天生就爱打父母,而是后天的养育,塑造了孩子的性格。
  
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迈克尔·米尼教授和同事,曾做过一系列的“大鼠实验”,结果发现:在小老鼠出生的20天时间内,那些经常被母鼠舔舐和抚触的小鼠,显得更活泼,愿意冒险,喜欢社交。而那些很少受母鼠舔舐和抚触的小鼠,则显得紧张拘谨。幼鼠长到20天时,研究员给小鼠断奶,让它们与母鼠分开几天。重新放回小鼠后,他们发现:那些受到母鼠舔毛、安抚的小鼠,对光线、声音的刺激,都不那么敏感,能轻松应对。而那些被母鼠疏忽,冷漠对待的小鼠,则对光线、声音刺激显得非常焦虑、敏感、紧张。最重要的是,这种现象,在人类身上也同样存在。
  
父母不同的养育方式,不同的家庭环境,会培养出不同性格的孩子。父母的百般迁就和溺爱,很容易养出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。父母的忽视和缺席,很容易养出一个敏感、冷漠的孩子。孩子的性格,跟父母的养育紧密相关。想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,一定要从小培养。



培养孩子“好性格”,一定要抓住这三个关键期
  
心理学家们,曾在研究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后,把孩子的3-6岁称为“潮湿的水泥期”。因为,孩子85%的性格、习惯和生活方式,可以在这一时期被很好的塑造。
  
把7-12岁称为“正凝固的水泥期”,因为,这一时期孩子85-90%的性格、习惯等一旦形成,孩子长大后,将很难再更改过来。也就是说,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、品格,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12岁之前。所以,想要养出孩子好性格,一定要抓住这三个关键期。
  
01、3岁以前给孩子提供充沛的心理养分
  
李玫瑾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讲到:有一种人脾气暴躁、容易激动,还有一种人平和大度、性格沉稳,前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亏欠的,后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非常到位的。
  
孩子出生的前几年,是孩子性格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。这个时期,如果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吃喝玩乐,而忽视孩子的内在需求,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。

斯坦福医学院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也表明:如果母亲能在孩子0-3岁时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,孩子不仅能获得更多情感上的安全感,而且能承受更多的压力,并调节自己的情绪。
  
等他长大后,也能理解他人的社交暗示,拥有更多的情商,与他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。作为父母,我们一定要在孩子3岁前多给孩子一些爱抚、接触和心理上的关怀。



因为,0-3岁,正是一个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黄金期。
  
孩子长大后,可能会忘记这一段时期的记忆。
  
但父母每一次温柔的抚慰,每一个温暖的拥抱,每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,都会滋养孩子的内心,给孩子的人生涂上一层幸福的底色。
  
02、3-6岁,给孩子立规矩

有一次,我带女儿去逛超市。一个3、4岁小男孩不依不挠地缠着妈妈要买手枪玩具。起初妈妈并不同意,并不停地对他说:家里已经有很多手枪玩具了,你不能一直要买新玩具。小男孩不听,用脚使劲踢妈妈说:“我就要,我就要,你听见没有。”妈妈生气的吼了他一声:“我说了家里已经有很多了,不买了。”小男孩没有被妈妈震住,反而开始躺在地上撒泼打滚,哭闹不止。
  
我原本以为妈妈会坚持住自己的立场,坚决不买,但没想到,小男孩还没闹多久,妈妈就无奈地说道:“好好好,买还不行吗?”小男孩立刻停住了哭闹,志得意满地抱起玩具往收银台跑去,妈妈跟在后面深深叹了口气。
  
记得《规矩和爱》中说过这么一段话: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,孩子失去了敬畏;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,孩子学会了自卑;只有在规矩和爱中长大的孩子,孩子才能学会自信和谦卑。

3-6岁的孩子,正是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。如果父母不懂得拒绝孩子,一味地宠爱孩子,对孩子百依百顺,孩子可能永远不懂什么是规则,什么是底线,永远学不会控制和忍耐,很有可能会养出一个“自私”、“霸道”、“啃老”的孩子。
  
3-6岁的孩子,有了自己的想法,行为能力也在增强,父母越早给孩子立规矩,越早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拒绝孩子的任性行为,越能教好一个孩子。
  
03、6-12岁,修补孩子的性格缺陷

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:那些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消极性格,并非孩子的本性,这些不适宜的缺陷是由不适宜的环境造成的。
  
比如:孩子做事不专注,不自律,不独立,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包办、代替。孩子胆小、自卑,可能是因为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、指责和打骂。孩子任性、叛逆,可能是因为父母的纵容和溺爱。
  
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,并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,则很有可能会改变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性格缺陷。
  
闺蜜小的时候跟着奶奶在乡下长大,奶奶很溺爱她。快上小学了,闺蜜还不会自己穿衣服,系鞋带。一点不满意,就喜欢发脾气、摔东西。
  
可是自从她被妈妈接到城里上学后,她就逐渐改掉了这些坏毛病。因为,她想让妈妈帮她穿衣服,妈妈坚决不帮她。她跟妈妈闹脾气,妈妈淡定地等她把脾气发完,耐心地给她讲道理。她刚到城里上学,不敢交朋友,不敢当众发言,很胆小,也很自卑。
  
妈妈不断地鼓励她,陪着她主动跟别人交朋友,陪她一起练习演讲,陪她一起去跳广场舞,每有一点进步,就毫不吝啬地夸她,表扬她。渐渐地,她不仅融入了城市的生活,人也变得自信、开朗起来,亲子关系也从刚开始的别别扭扭变得亲密起来。
  
李玫瑾教授说:“6-12岁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、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。”只有抓住这段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,及时修补孩子早年所形成的性格缺陷,才能帮助孩子变得更好。


  
斯迈尔斯说:“就像从很小的孔穴窥见阳光一样,细小的事情能刻画出人的性格。”

心理学界公认,12岁以前,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,一旦错过,父母真的很难再左右孩子的性格。所以,培养孩子的性格,一定要趁早。
  
而好性格不会自动出现在孩子身上,需要的是父母精心的培养和长期努力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,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质和习惯。因为,孩子小的时候认了多少字,背了多少诗,会做多少数学题,这些优质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殆尽。
  
唯有良好的性格,才会具有贯穿时间的力量,经年累月地影响孩子的行为,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败。
 
在 线 报 名
天宝乐体验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