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情绪激动时,如何与其交流

作者:天宝乐发布时间:2022-06-27浏览量:
先来看两个事例:当黛安娜哄3岁的儿子乔舒亚穿外套的时候,她已经快要迟到了。上班前,她需要先把儿子送到托儿所。在一顿仓促的早餐和一场关于穿哪双鞋的争执后,乔舒亚的情绪也很紧张。他并不在乎妈妈1小时后要参加一个会议。乔舒亚告诉妈妈,他只想待在家里玩。当被告知这个想法不可能时,他感到伤心、生气,一屁股坐到地板上,开始放声大哭。

在保姆到来前5分钟,7岁的埃米丽哭着找爸妈,喊着:“把我留给一个陌生人照看,这不公平!”爸爸向她解释道:“埃米丽,这个保姆是妈妈的一位好朋友。而且,爸妈想看的这场音乐会已经拖了很久了。”“我还是不想让你们走。”埃米丽哭着说。

两个家庭,两场冲突,两个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。这些家长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——当孩子情绪变得激动的时候,如何与其交流。



和很多家长一样,他们也想公正地对待孩子,尊重孩子,对孩子有耐心。他们知道,这个世界对孩子来说充满挑战,他们想帮助孩子,给孩子以支持和教导,教孩子如何更有效地处理问题,如何建立健康、稳固的人际关系。

然而,一心为孩子好的愿望和把这些好的愿望变为现实,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区别。

教养子女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,还涉及人性的另一个维度,而这一维度是过去30年里专家给父母提供的建议中从未涉及的——优秀的教养方式还需要情绪上的指导。

在过去的十几年中,科学研究发现,情绪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研究者发现,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,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,也包括家庭生活的幸福。这种能力如今被称为“情商”(Emotional Quotient)。

对父母而言,情商意味着觉察到孩子情绪上的波动,具有共情(empathy)、抚慰、引导孩子平复情绪的能力。对孩子而言,他们关于情绪的认识大多是从父母身上学会的,情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拥有克制冲动的能力、延迟满足感的能力、激励自己的能力、读懂他人社交提示的能力和应对生活中高潮与低谷的能力。



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

我们在研究中发现,大多数父母都可以被归为两大类:一类是给孩子在情绪上进行指导的家长,另一类是未在情绪上给孩子指导的家长。我把那些与孩子共享情绪的家长称为“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”(Emotion-Coaching parents)。

他们就像运动教练,教给孩子应对生活中艰难与坎坷的策略。当孩子表现出愤怒、悲伤或恐惧等情绪时,他们不会抗拒,更不会忽略孩子的感受。相反,他们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成生活的一部分,把情绪化的瞬间当成教给孩子生命中重要课程、建立更亲密关系的机会。

在研究中,一个5岁女孩珍妮弗的妈妈玛丽亚这样说道:“如果珍妮弗伤心了,这就是一个需要我陪伴她的重要时刻。我会对她说,我想和她谈谈,想知道她的感受。”就像很多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一样,珍妮弗的爸爸丹认为,女儿伤心或生气时,也是最需要自己的时刻。

丹表示,给女儿安慰让他感觉自己最像个父亲,而且这种感觉是与女儿相处的其他时刻所没有的。“我需要在她身边,告诉她一切都会好的,她能战胜这个问题,甚至收获更多。”丹这样说道。

对于前面两位这样的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,人们往往用“温暖”“积极”来形容他们,事实也的确如此。但反过来,温暖积极的家长却未必懂得传递给儿女情商的真谛。事实上,温暖而体贴的父母往往不能有效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,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。

这些不能教给孩子情商的家长们可以分成以下三类:

忽视型家长(Dismissing parents):他们漠视、忽略或轻视孩子的消极情绪;

压抑型家长(Disapproving parents):他们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持批评的态度,经常会因为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而训斥或惩罚孩子;

放任型家长(Laissez-Faire parents):他们包容孩子的情绪,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,但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,也不能给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。



为了向你们展示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和以上3种父母是如何与孩子交流的,我们现在假设让黛安娜(那位不想去托儿所的小男孩的妈妈)来演绎这4个不同的角色。

如果她是忽视型家长,她可能会告诉儿子他不想去托儿所的想法很可笑,离开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,根本不需要感到难过。她极有可能会试着帮孩子从消极情绪中挣脱出来,如用饼干哄他,或者告诉他老师安排的活动有多有趣。

作为一个压抑型的家长,黛安娜会因为乔舒亚的不配合而责骂他,告诉儿子自己厌倦了他放肆的行为,并威胁要揍他。

作为放任型的家长,看到乔舒亚伤心、生气,黛安娜会拥抱他,和他一起共享情绪,告诉他想留在家里的想法是完全正常的。但她接下来的做法却令人失望。她既不想打骂孩子,也不想哄骗孩子,然而,待在家里显然也是个无法接受的选择。到最后,她或许会提议:我陪你玩10分钟的游戏,然后你乖乖去托儿所。第二天早晨,同样的事情可能会再度重演。

那么,情绪管理训练型的父母会怎么做呢?一开始,她会和放任型家长一样,先对乔舒亚进行共情,让他知道妈妈理解他为什么很难过。但她接着还会给乔舒亚提供指导,告诉他如何应对自己的消极情绪。他们之间的对话或许会这样进行:

黛安娜:乔舒亚,赶快把外套穿好。我们该走了。

乔舒亚:不要!我不想去托儿所。

黛安娜:你不想去?为什么呢?

乔舒亚:因为我想和你待在家里。

黛安娜:是这样啊?

乔舒亚:是的,我就想待在家里。

黛安娜:天哪,我想我明白你的感受。有好几次,我也想和你待在家里,坐在椅子上一起读书,而不是赶着出门。但你知道吗?我对办公室的同事们承诺过,会在9点钟到,我不想违背自己的承诺。

乔舒亚(开始哭了):但为什么呢?这不公平。我不想去。

黛安娜:过来,乔希(把他抱到自己腿上)。我很抱歉,亲爱的,但我们不能待在家里。我猜你一定感到很失望,是不是?

乔舒亚(点头):是的。

黛安娜:还有点伤心?

乔舒亚:嗯。

黛安娜:我也感到有点伤心(她抱着乔舒亚,让他哭了一会儿)。我知道我们该怎么办了。想想明天,我们不需要去上班,不需要去托儿所。我们就能一整天待在一起。明天你想干什么呢?

乔舒亚:吃好吃的煎饼,看动画片。

黛安娜:不错,那一定会很棒。还有别的吗?

乔舒亚:我们能带我的玩具手推车去公园吗?

黛安娜:我觉得可以。

乔舒亚:凯尔能和我们一起吗?

黛安娜:可能吧。我们得问问他妈妈。但是现在,我们出发吧,好吗?

乔舒亚:好的。

表面上看,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和忽视型家长有相似之处,两类家长都引导乔舒亚想一些除了留在家里以外的事情,但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分别。

作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,黛安娜认同儿子的难过情绪,帮助他为这种情绪贴上标签,允许他体会自己的情绪,在他哭的时候陪在他身边。从始至终,她没有试图把他的注意力从情绪中转移出来。她更没有像压抑型家长那样,因为乔舒亚难过而责备他。相反,她让乔舒亚知道,妈妈尊重他的感受,并认为他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。

和放任型家长不同,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懂得为孩子划定行为界限。虽然她花了几分钟时间来照顾乔舒亚的情绪,但同时她让儿子知道,她会因此而迟到,违背对同事们许下的诺言。对此,乔舒亚感到有点失望,但这种情绪是他和妈妈都能够应对的。在乔舒亚有机会认识自己的情绪,体会并接受这种情绪后,黛安娜又接着让他知道,他可以从难过的情绪中走出来,明天会更精彩。



这种回应方式,是我们在研究中见证的诸多成功亲子关系的典型。这个过程具有以下5个必备的步骤,包括:

觉察到孩子的情绪;

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、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;

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,倾听孩子的心声,认可孩子的情绪;

帮助孩子表达情绪,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;

划定界限,指导孩子解决问题。


对父母而言,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,明白这一方式是如何影响孩子的。

高情商教养要点

行为心理学家观察发现,一个学龄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家长或看护人的关注。

友善、温情、肯定和耐心,远比棍棒更能培养出情绪健康、行为良好的孩子。

父母应该对行为划定界限,而对情绪和愿望则全部包容。

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成生活的一部分,把情绪化的瞬间当成教给孩子生命中重要课程、建立更亲密关系的机会。

如果父亲认可孩子的情绪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,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更好,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也更和谐。
 
在 线 报 名
天宝乐体验课